首页   >>   正文
国际合作-原

一路向南,遇见悉尼

2023年02月28日    作者:徐雅雯 审稿:李冬梅阅读量:


当新年的钟声响起,山河远阔,人间烟火,共同奏响归家的歌,在澳洲的半年求学时光在此时悉数在我脑海中闪过:我想起漫步悉尼海港大桥时的惬意,聆听圣母主教堂神圣钟响时的宁静,眺望城市边无垠大海时的开阔。出国前焦躁难安的夜、对风险和未知的恐惧,如今回头观望,不过是涉世未深的我对于即将离开熟悉环境的胆怯罢了。与其说是留学悉尼改变了我,不如说做出“勇敢走出父母为我打造的舒适圈这个决定带给了我更多野蛮生长的契机。

适应教学——我与澳洲的初遇

在悉尼,我就读于麦考瑞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这里和中国大学的教学方式不同,麦考瑞的授课模式采用lecture+tutorial的形式。其中,lecture 等同于国内大学里的俗称的大课,上课人数多、教室大是这类课程的特征。在lecture中会有一位主讲老师,在上课中通常是由老师单方面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学生们需要仔细理解消化其上课内容。在这类课堂上,想要和老师互动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保证我们能够更好地消化lecture课上涉及的内容,通常会配有tutorial,就是所谓的辅导课Tutorial一个班不到20人,由老师带领我们对lecture上提到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讨论,或进行更深一步的拓展延伸。在这类课程中,小组合作也是一种常见模式,通过小组或个人展示的方式锻炼能力,从而达到很强的互动性,激发我们对于知识的讨论与思想闪光点的碰撞。

和国内的十几门课相比,麦考瑞的课程设置需要每学期修读四门课,看似非常轻松,但在开学以后我才发现,迎接我的是上不完的lecture,读不完的reading list,以及赶不完的deadline。出国前对于留学的幻想是环游世界,落了地才发现想要顺利通过各门课程不是能轻松敷衍了事,而是是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心完成的。

              42604

      麦考瑞大学图书馆                                                       lecture课堂

逐步融入——我与澳洲的深入交流

在澳洲的学习过程中,在课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外国人好像拥有与生俱来的松弛。他们在课堂上发言能够边说边想下一句,而自己作为留学生发言要提前写好草稿,在脑子里过无数遍才敢举起手来。我也曾羡慕这样的松弛,在他们的生活中好像确实活得更洒脱、更轻松。在他们看来,错过了就下一次,搞砸了就想办法弥补,想要的就勇敢争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也努力尝试着改变自己,凡事勇敢迈出第一步。庆幸的是现在的我好像真的变得没有那么扭捏,而是更自如,更敢于表达自己想法,更能独立思考,更加自信,这也是在我的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到达澳洲大概三个月的时候,我对朋友说:在这边真的好累,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二十年了第一次觉得自己不仅仅是活着,而是有在好好生活。从前太过于习惯衣食无忧,例如肚子饿了可以随时叫外卖,生活用品可以在各大平台直接下单,身边都是熟悉的人和环境。但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没有人可以让我依靠了。我会很惊讶,原来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也可以找到路,原来这么快我就能学会做饭,原来就算时间再短我也可以把问题都解决。原来,以前我以为做不到的事,只是因为没去做。留学半年,我的灵魂被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能量,让我变得自信、变得勇敢、变得落落大方。以前不懂离开的意义,现在终于明白,有些路一定要离开所有可以依赖的人,靠自己走。

 

CDEBA

         Bondi 海滩

        Katoomba小镇游

尊重包容——澳洲教会了我什么

尊重不同和学会包容,是我来悉尼后学会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悉尼街头有太多迹象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包容,年轻人可以自由地穿着奇装异服而不用担心被评头论足,四十多岁中年人重返校园不会被指指点点,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能开着车播放着摇滚乐……这些曾经在我看来“不合常理”的事情在悉尼时常发生却不会被过度解读。我喜欢这里对于美、自由以及爱的放肆追逐,在这里,没有身材焦虑和容貌焦虑,有的只是各种不同的灵魂碰撞出的火花。虽然澳洲凭借其休闲运动的着装风格被大众称为“土澳村”,但在这里我能够看到不论何种年龄、身材、样貌,大家的穿着打扮是个性的、随性的,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与气质是我所欣赏和感动的。

          留学日常                                                                                                 同学一起下厨

  对于留学生而言,什么最重要,我的答案是学习和经历。留学更像是一场修行,是让我在没有父母的催促下依然朝着梦想努力的执着,是在异国他乡能够独立面对生活坎坷的顽强毅力,是领略过异国风光古迹后的眼界,是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勇气活下去的信心,是感受到不同文化后内心强大的包容性。更重要的是,修行过后回到熟悉的地方看到熟悉事物后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的能力。我很感谢在澳洲的半年时光,我会长久感谢并永远铭记。

                                                                                                                                                                               ——工商(联合)202001 徐雅雯